天府绛溪实验室再添新成果 成都这个实验室正推动 AI无处不在
下班步入家中,只需描述想看的电影场景,电视就会自动找到并播放,宛如知心好友;
朋友来访,只需一句“帮我订个中餐馆”,系统会根据喜好、预算和距离智能选址……
从智慧家庭、智慧政务、智慧农业到智能制造等场景,泛在智能能够为咱们提供一个“隐形”的个人数字助理,并让人工智能渗入生活,无处不在。
2023年,成都天府绛溪实验室再添新成果,其中,首个入驻的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聚焦泛在智能计算体系,重点研究生成式智能技术,面向协同的智能算力链技术,以及覆盖云边端的新一代智能算力及网络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泛在智能”的世界加速成为现实。
挂牌一年来,成都天府绛溪实验室增添了哪些成果?依托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成都又该如何加速布局大模型等AI产业?近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对电子科技大学智能计算研究院研究员、天府绛溪实验室先进计算中心副主任卢国明,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主任、天府绛溪实验室执行主任杨建宇进行专访。
宛如管家般的智能操作,离不开泛在智能构建的数字环境。《2020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提出,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阶段,特征就是“泛在智能”。
如何理解泛在智能?“简单来说,依托更加泛在的计算基础设施、进一步革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慢慢的变多元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促进渗透到人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卢国明表示,“一个更大的愿景是,泛在智能基于全域覆盖的算力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场景、数据、算法和算力的全方位要素协同,实现从中心(云、边)到终端(人、物)任意位置的普适和普惠智能服务能力提供。”
2023年,成都天府绛溪实验室再添新成果,其中,首个入驻的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聚焦泛在智能计算体系,重点研究生成式智能技术,面向协同的智能算力链技术,以及覆盖云边端的新一代智能算力及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构建泛在智能计算技术体系,卢国明提到了四个关键词——算力设施、协同框架、智能模型和智能应用。
“就算力设施来看,现在我们手机的计算能力,比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都要强,边缘侧算力的慢慢地加强是一个趋势。这也代表着,未来AI将进一步利用和发挥边缘结点算力,从而提供实现更泛在和普惠的计算和服务环境。”卢国明提到一组数据,“《算力基础设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到,预计到2025年,全国算力规模超过30EFLOPS,预计70%在边缘。”
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云边端算力基础设施架构就如同一只章鱼。章鱼的大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云计算,八只触手则实现边缘计算,各司其职。每只触手都是一个小型“计算中心”,这些中心在边缘侧计算并分析数据,实现整体与局部计算的协同。
有了算力,下一步就是如何算得更好、更安全。在大模型训练的过程中,数据安全一直是不少市场主体担忧的部分。“企业将高密度的海量数据交给云中心进行训练,其中隐私数据有没有被滥用?企业之间需要联合训练,那么数据作为核心资产又该如何保护?”
卢国明表示,以往,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数据的聚合和价值的发挥。依托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的边缘微可信板卡,数据安全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我们研发的边缘微可信板卡能够将云中心服务器‘变成’一个纯粹的计算设备。”卢国明介绍,“在进行数据训练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微可信板卡加载和访问数据。数据训练完成后,数据随着微可信板卡一同卸载,以此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用后即焚’的训练和使用环境,以此来实现数据联合训练的同时保护数据供应方的隐私。”这必将推动各个企业、部门的数据联合训练带来数据价值发挥,打破了各个行业的信息壁垒。
据了解,目前,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已经与航天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在今年就会交付边缘板卡的第一批产品。
另一个问题是,在云边端算力基础设施架构的基础上,如何将边缘侧设备的综合效能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章鱼的脑袋如何与八只触手进行协同?这就涉及到泛在智能技术计算体系的协同框架。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随着6G网络和边缘计算的兴起,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种算力设备怎么样才可以聚合在一起,以庞大的综合算力来解决生活中各种智能推理的计算需求?”卢国明提到,为解决这一问题,智能协同计算中间件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正在研发一体化云边智能协同中间件,针对边缘场景下泛在、普适的计算和智能服务需求,研究和实现新型的智能计算前移、去中心化的云边协同智能计算中间件,建立算法模型、边缘数据和算力单元相互匹配,连接多个边缘算力节点的资源管理和计算调度能力,支持在云边端任意位置构建泛在智能。
“在民用场景中,以往无人机在空中航拍都需要上传到指挥车或者云中心做处理。依托一体化云边智能协同中间件,就能将正在航拍的无人机集群的算力综合起来进行数据的识别与处理,以此来实现实时的态势感知。”卢国明表示,这样的形式在星座卫星、无人机集群、车联网中等场景中都有广泛应用前景。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多样化的内容生产,成为推动数字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有关技术。”卢国明介绍,“以智慧家庭为例,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在与你交流的过程中实时判断你的心情,随即播放欢快、轻松或安静的音乐,还能如朋友般与你对话,还能完成写论文、写代码、写新闻等复杂场景下的任务。”
“AI算力是大模型的基础,没有AI算力大模型就不可能发展。过去,英伟达的GPU是AI行业的绝对主流产品,现在,国产AI算力替代已经势在必行。”他表示,这也正是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正在积极打造的,除了构建可信、高效、普适的边缘算力架构和一体化云边智能协同中间件,目前,研究中心还在研发可控可解释的垂直领域轻量化体系智能技术,支撑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安全有效落地。
“成都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成都聚集了电子科大、川大、西南交大等高等院校以及中科院成都分院、华为成都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的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方面居于国内前沿。2023年,电子科大获批成立智能协同计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卢国明表示,目前,中心正联合四川长虹、成都数据集团以及鹏城实验室等省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构建泛在智能产业生态圈。
他还提到,“去年,成都推出《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AI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支持企业自主或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建设通用AI训练数据集、标准测试数据集以及行业专业数据集等。”
记者了解到,2023年,天府绛溪实验室已入驻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微波与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等4个前沿研究中心团队。
“过去一年里,天府绛溪实验室汇聚了不少战略科学技术人才力量。”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主任、天府绛溪实验室执行主任杨建宇介绍,目前,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组建首届学术委员会,包括21位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其中有12位院士,汇聚了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内的一批顶尖专家。
“目前,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已先行探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路径。”杨建宇和记者说,“例如,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认知协同系统等成果即将发布,与成都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愿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以产品落地突破‘1’,迈向产业化建设‘10’,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布局方面,据了解,实验室正在探索建立“前端延伸、后端发力”和“三位一体、协同共进”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与专门服务于实验室成果转化的平台公司协同办公,设立10亿元规模(首期2亿元)专项创新基金,以平台公司加创新基金的模式支持未来实验室成果转化和公司孵化工作。
“挂牌之初,天府绛溪实验室规划建设12个前沿研究中心,去年已完成了4个。”杨建宇表示,为发展成为综合能力一流的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研究基地和人才高地,今年,实验室还将面向全球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招引榜单,继续招引多个一流团队入驻。
展望2024年,杨建宇充满期待,“今年,我们将继续积极地推进前沿研究中心建设,构建‘打破多学科壁垒、激发跨领域创新’的高能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构筑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在运行机制创新、科研项目服务、科研条件保障、学术生态打造等方面,努力为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