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媒体公告

【扶海漫谈】招聘测性格谨防跑偏

来源自:媒体公告    点击数:1   发布时间:2024-08-03 21:45:42

  “3轮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刚做完测试,被通知与意向岗位要求不符”……当前,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6月17日《工人日报》)

  对很多求职者来说,在求职中遇上性格测试早已不算新鲜事了。近年来,性格测试在求职中的“出镜率”逐渐提高,MBTI、卡特尔16PF、PDP、九型人格等性格测试正在成为不少企业的招聘“标配”。与此同时,在最终的录取环节,性格测试的“话语权”也水涨船高,一些企业甚至将其结果视为候选人能否斩获offer的重要指标。

  一个性格测试,何以成为企业招聘的“硬杠杠”?提高岗位匹配度是根本原因。当前,部分企业为了更精准地找到比较合适人选,会先根据岗位的用工需求作出预设画像。而性格测试能将求职者的各项指标量化呈现,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比对,为岗位找到与预设画像“最相似的人选”。同样,性格测试还能为员工的多元化发展作出贡献。比如,在组建团队时,通过成员间的性格互补,实现团队的多元平衡。站在企业的角度,性格测试在节约招聘成本、提高岗位适配性等方面都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受到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过犹不及,若是过于看重性格测试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企业来说,“一测定终身”极可能就此错过“最合适的人”。毕竟,一个人的性格与其个人工作上的能力没有直接关联,真实的生活中,求职者被性格测试“误杀”的例子不胜枚举。与此同时,“性格内向不适合技术岗”“该岗位更倾向E人”等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存在就业歧视之嫌,对企业的口碑和发展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若是求职者摸清了性格测试的套路,在回答问题时“投其所好”,这样的测试结果也难说有多少参考价值。当前,社交平台上不乏一些性格测试的“标准答案”。部分求职者为了获得想要的岗位,狂记笔记、狠背重点,通过给出“违心”答案,绕开性格测试的筛选。这种“骗人骗己”的做法,或许能让求职者在短时间内蒙混过关。但企业如果信以为真,根据掺了“水分”的测试结果进行人才择选,则可能加大人岗错配的风险。

  必须认识到,招聘用工并非“一锤子买卖”,工作技能才是决定能否长期共事的关键。用人单位想要招揽能人志士,还当在招聘过程中考虑候选人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工作技能等多个角度,将目光聚焦到求职者的自身能力上。(摘自大洋网)(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