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媒体公告

北大复旦上交科大等多所高校学者入选!又一院士名单公布

来源自:媒体公告    点击数:1   发布时间:2024-03-29 07:25:26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5月30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公布2022年新当选选院士名单。

  2022年5月30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公布2022年新当选选院士名单。其中,北京大学谢涛教授、复旦大学王向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林学民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教授等多位中国学者入选。

  此前,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以及人工智能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在内的三十多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欧洲科学院的院士。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与欧洲各国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并于1988年成立,总部在英国伦敦,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科学院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

  谢涛,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曾担任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2005-2013),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2013-2017)和正教授(自2017起),是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其延续资助获得者。长期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在软件测试、软件解析学、软件安全、智能软件工程、教育软件工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王向东,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医院特聘教授和首席科学家、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肺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理事会理事。

  他的研究领域大多分布在在上皮细胞在急性肺损伤和器官功能紊乱中作用、疾病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和可能性治疗方面。主要是做呼吸内科和呼吸危重医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器官功能紊乱和急性肺损伤的分子发病机制和靶向性治疗。

  林学民,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数据与商务智能系系主任,IEEE Fellow,曾任新南威尔士大学首席教授(Scientia Professor),新南威尔士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库和知识研究室负责人,同时担任清华大学特聘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客座教授。

  林学民教授长期从事数据库理论、图数据查询挖掘、时空数据查询、流数据查询、文本匹配查询、不确定数据的概化查询及图数据可视化等的研究工作。他在该领域具备极其重大的学术影响力,累计发表论文440余篇,其中在学术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国际顶级期刊发表CCF A类顶级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引用总次数超1.8万次。

  林学民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数据与商务智能系的创系主任,该系在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成立,致力于推动和助力商业数字化转型,以数据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引领商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和管理人才。

  田志刚,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国际免疫学联盟执委。

  姚良忠,现任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包括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并网与运行控制、直流输电、规模化储能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交直流配用电系统及动态需求响应等,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智能电网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学技术项目(课题)等,在国内外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申请国际及国内专利60余项,合作撰写专著5部。近年来曾获IEC 1906、上海市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电力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等10余项荣誉。

  蒋洪波,现任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可信系统与网络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高效能计算与应用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基地主任。毕业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黄汝锦,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 人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 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Asian Young Aerosol Scientist Award、SchmaussAward等国内外奖励。 主要是做大气气溶胶化学物理、海‒气交换、以及环境健康气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已在 Nature,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ES&T, ACP, GR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科睿唯安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王力哲,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IEEE Fellow、SPIE Fellow、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担任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智能地学信息处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智慧地质资源环境”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IEEE航空航天系统小型化杂志(IEEE J-MASS)、《IEEE应用地球观测和遥感专题选刊》(IEEE J-STARS)、《IEEE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汇刊》(IEEE TPDS)、《美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调查选刊》(ACM Comp. Surv.)、《国际数字地球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IJDE)等国际期刊编委。担任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总体组专家、指南编制专家,“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中科院先导专项技术总体组副组长。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工学博士。

  王力哲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数字地球理论、遥感信息工程、地质信息应用,他提出了半盲压缩感知框架下的遥感数据质量提升模型,建立了计算平台自适配的遥感数据高性能处理技术体系,构建了多源空间信息支撑的地质遥感信息智能解译以及语义解析的智能服务方法体系,研制了国产遥感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和PB级多卫星数据中心遥感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开展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空间信息学研究。

  徐泽水,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际工程技术协会杰出会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模糊系统协会、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等9个国际权威协会会士(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4-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2014-2019蝉联计算机科学领域榜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2019-2021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名分别为第431、258和169位(2019年年度科学影响力排名世界第30位,中国学者中位居第一),2021年在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学领域世界前1000名顶级科学家中排名第57位,中国学者中位居第二)。长期从事智能决策、信息融合、模糊数学与优化算法等研究,系统地创建了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

  申恒涛,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鹏城国家实验室泛在智能首席科学家。ACM Fellow、IEEE Fellow、OSA Fellow、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1),他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一等荣誉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获澳洲计算研究与教育学会授予的Chris Wallace Award,2012年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授予的Future Fellowship,2016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2017年获四川省“天府友谊奖”,2020年获四川“杰出人才奖”,2021年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申恒涛教授一直从事最前沿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搜索,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已发表360多篇高水平同行评审论文,包括130多篇 IEEE/ACM Transactions和250多篇CCF A类论文, 并获得了8个国际会议和期刊的最佳论文奖,包括A类会议ACM Multimedia 2017 最佳论文奖和ACM SIGIR 2017 最佳论文-Honourable Mention奖,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20最佳论文奖。曾管理了15个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项目等。曾担任CCF A类期刊IEEE TIP、IEEE TKDE编委,作为大会主席在成都成功举办了多媒体领域唯一的顶级国际会议——第29届ACM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2021,简称“ACM MM 2021”)。

  林间,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历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亨利-比奇洛杰出海洋学家讲座教授、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特聘研究员、副所长等。对全球海洋地球科学与地震学作出杰出贡献,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国际大洋中脊地球与生命科学研究组织(InterRidge)主席等。其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2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度海洋科技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发表系列原创论文,其一论文在国际地震学领域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林间在地球大洋板块学与地震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其系统性的原创发现奠定了国际学界对地球大洋中脊三维结构的认识基础。任国际南海大洋钻探、“大洋一号”首次环球航次、中国-巴基斯坦首次联合航次等首席科学家,领导穿越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首次高精度地震实验,并对全球大地震触发机制理论作出突出贡献。

  吕爱平,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 198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罗守辉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岑尧宽岑碧泉纪念癌症炎症研究中心主任,整合生物信息医学与转化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TC249中方Mirror Committee主席,世界太湖文化论坛理事;曾任国际中医药规范研究学会(Good Pract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ssociation, GP-TCM RA)主席,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

  杨彤,现任 香港城市大学 数学系讲席教授。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获得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深造,2012年至2018年任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包括2019年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杰出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他的研究领域是偏微分方程与动力学理论,并在双曲守恒律领域取得重大成就。1999年,他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刘太平教授创立了「刘-杨泛函」,为一维空间的双曲守恒律确立理论与稳定性。

  杨教授近期的研究范畴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该理论在1904年提出,大范围的应用于物理学、空气动力学领域的工程学,是流体力学的重大进展,但至今仍未获数学证明。杨教授希望用数学来证明这个理论,然后发展出适用于三维空间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