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电力系统绿色转型
7月22日,一流光伏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专家王成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管晓宏等领域内权威专家学者为我国电力行业减碳建言献策。
在《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革命》主旨发言中,管晓宏说,氢有多种制备方式且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因此氢储能技术需要我们来关注。“我们大家可以用电解水或光催化的方式把水里的氢分离出来,再在常温常压下通过管道、油罐车等石油化学工业基础设施运送氢。”管晓宏补充道,利用氢燃料电池可实现边发电边放热,而氢燃烧的产物——水还可再次用来制氢,这是一个零污染排放、零碳排放的过程。
在管晓宏看来,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氢能赋能下的能源电力系统将有可能实现局域的能量平衡,避免能源浪费或短时间之内短缺。“氢赋能的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将可能深度改变能源结构,为未来的分布式数据中心、高速通信站点提供零碳能源,实现以绿色分布市场为标志的能源革命。”管晓宏说。
王成山指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展应用无外乎两种方式:集中外送和就地利用。他介绍道,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大部分所组成。新形势下,配电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未来配电网的发展,将最大限度地追求新能源与负荷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尽可能实现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就地利用。
微电网则是未来实现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就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微电网可以把电源、负荷、储能等系统高度集成在一起,有利于实现源网荷储的灵活控制,达到电源侧和负荷侧的平衡。
不仅如此,很多企业也都在探索“微电网+”的发展模式。如“微电网+废弃矿山”可以把废弃矿山做成光伏基地,将废弃矿山充分的利用起来;“微电网+油田”能解决弱电网情况下油田的开发利用问题。
“总之,微电网是一种源网荷储高度可控的模式,它可以很好地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尽可能多地满足大家用电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短时间之内高强度用电对电网的冲击。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微电网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就地利用方面,会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王成山表示。
人民网信阳8月1日电(黄盛、王佩)适逢暑期,全国文旅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如何进一步认识疫情以来催生的新业态、新消费模式?怎样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城市如何立足特色资源打造“新名片”,实现区域发展的转型提质升级?近日,人民网在信阳市举办了文旅文创发展交流会,产学研各界代表共同研讨创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15年累计发送旅客3.4亿人次。中国铁路北京局供图 2008年8月1日12时35分,随着京津城际C2275次列车从北京南站缓缓驶出,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